多久沒有回家跟爸爸一次吃飯了?
我父親是軍人,從小對我嚴厲高壓式管教,所以求學階段我總是怨尤他,產生了很大的隔閡。
十年前我們就沒有住在一起,隔閡逐漸轉變成為疏遠。總是一句工作很忙,就這麼帶過了⋯從一個月探望一次,變成好幾個月探望一次,前些日子我警覺,我好像快一年沒有去到我爸家了,有去也都沒坐多久,爸爸家變得好陌生⋯⋯。
今天見了他,他為我煮了飯等候著我。多久沒有好好看著他的面容,警覺他如今已滿頭白髮⋯⋯他是很健談的人,我敞開心胸與他分享近日以來的點點滴滴,聊了一個下午,他總是不變地非常關心我,雖然很嘮叨(笑。
東方家庭經常面臨親子疏離的問題⋯起因常在於父母總是望子成龍,嚴格地管教孩子。孩子的心裡反彈抗拒,覺得父母這樣做錯了,心生厭恨;可若換個角度想想,父母是出於愛你,怕你走錯路。那這樣到底是對是錯呢?
抽離情緒、跳脫對錯的思維,中立的看待事件,唯一不變的一件事,父母是愛你的。
及早發現這件事,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溫暖的。不管你是得意還是失意,親人永遠都會陪伴在你身邊。所以親人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人,也是你最應該善待的人。
再高貴的餐館名菜永遠比不上家人為你煮的家常飯,謝謝爸爸。